來源:中國市場監(jiān)管報
發(fā)布時間:2022-07-21
都說“功夫再高,,也怕菜刀”,但鼎鼎大名的張小泉菜刀,,被一頭蒜給搞折了,。
7月14日,“張小泉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登上熱搜,,被免費打了一波廣告,。事情的起因,是廣州一消費者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斷開,。消費者聯(lián)系張小泉渠道經(jīng)銷商反映刀面斷裂問題,客服回復“菜刀不能拍蒜”,。
對于“菜刀不能拍蒜”的說法,,網(wǎng)友表示不解。中國人做菜,,隨手拍個黃瓜,、拍個蒜,再正常不過的了,,這大牌菜刀怎么突然告訴人們“不能拍蒜”,?
對此,張小泉方面表示,該消費者購買的菜刀材質屬于硬度較高,、鋒利度較高的產(chǎn)品,,韌度會差一點。如果在使用過程中發(fā)力過猛,,比如橫拍等,,刀具受力不均勻的時候容易斷裂。
消費者看重的是常識和經(jīng)驗,,張小泉講的是科學和道理,,貌似誰都沒錯,只是客服一句“不能拍蒜”,,頗有把責任推給消費者的意味,。商家歷來講“和氣生財”,遇到具體問題得靈活處理,,一味“硬剛”,,不是生意人的風格。
事件是營銷的風口,。據(jù)報道,,事情發(fā)生后,同行王麻子,、陽江十八子連夜直播拍蒜,。有網(wǎng)友說,這哪兒是在拍蒜,,分明是在拍……
7月15日,,張小泉發(fā)布情況說明,表示“誠懇接受所有相關的質疑與批評”,,力爭在刀具方面“持續(xù)研發(fā)”“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實際”,,并愿意“普及刀具正確使用的方式”,“滿足廣大消費者對于中式烹飪的需求”,。
不得不說,,這樣的表態(tài),才是具有近400年歷史的張小泉應該有的樣子,。張小泉是我國第一批中華老字號,,刀剪行業(yè)的馳名商標。所有的經(jīng)歷都是財富,。一把不足百元的菜刀引起軒然大波,,給品牌帶來傷害,類似的問題,,不光出在張小泉身上,。立足實際,,給商家提三點建議:
一是“和氣生財”大有學問。面對投訴或情況反映,,要多從常識,、情理角度考慮消費者訴求,只要不是惡意投訴或故意占便宜,,就盡量滿足消費者訴求,沒必要爭個“皂白分明”,。贏了“面子”,,輸了“里子”,得不償失,。
二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同的刀有不同的功能,那是西方人的習慣,。多數(shù)國人,,仍習慣“一把菜刀走天下”,頂多是一把刀切菜,,一把刀切肉,。消費者的習慣可以引導,但引導成功之前,,最好還是“尊重習慣”為妙,。
三是全員營銷意識。不要以為營銷只是營銷人員才干的事,,從前端的研發(fā)到末端的客服,,都應有營銷意識。少了其中任何一環(huán),,都是短板,,都要吃虧。
很多時候,,打敗自己的,,貌似是對手,其實是自己,。歷史的教訓值得警醒,,絕不能再犯“后人哀之而不鑒之”的老毛病。
□大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