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jiān)管報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3月7日,,本報記者陳靜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現(xiàn)場提問。
在全國兩會期間,,要聞部對版面細節(jié)進行討論,。
新媒體中心的小伙伴們在拍攝視頻素材。
3月3日,,本報記者陳和華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fā)布會現(xiàn)場報道,。
一路追光
記者是用筆追逐溫度與光亮的“追光者”,見證著社會前行的每一次跨越,,是和時代聯(lián)系最緊密的人,。于記者而言,每一次采訪,,每一篇報道,,都是循著光的印記,點亮世界的過程,。
今年是我自2013年第一次跑兩會的第十年,,能參加今年兩會采訪報道工作,內心百感交集,。關注兩會十年,,從小倪跑成了倪師傅,報道領域也由點到面,,從細節(jié)到全局,。回顧我參與兩會報道的經歷,,不僅用手中的筆見證經濟發(fā)展的巨大變化,,聆聽最細微的監(jiān)管聲音,也記錄了自身成長的點點滴滴,。
10年來,,我成為真正的上會記者只有4次,兩次在線上,,現(xiàn)場采訪的機會并不多,。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做好兩會報道“功夫在內更在外”,。除了做好現(xiàn)場采訪“硬”功夫外,,準備充分的案頭工作,加強選題策劃、突出報道重點,、注重創(chuàng)新形式必不可少,。
加強選題策劃。今年的全國兩會是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召開的重要會議,,意義重大,。報社對此次兩會報道十分重視,專門成立包括上會記者和后方編輯在內的兩會報道組,,每天開選題會,,讓兩會報道工作有的放矢。
3月7日,,市場監(jiān)管總局局長羅文走上“部長通道”接受采訪,,報社特別策劃了“部長通道”深度報道、代表委員熱議市場工作著力點等系列報道,,我均撰寫了兩組系列報道的第一篇稿件,,涉及公平競爭、構建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等市場監(jiān)管領域,,向社會各界傳遞了全國兩會的市場監(jiān)管好聲音,。
受益于報社此項機制,我和同事加強溝通,,確定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的各個采訪主題,,同時分工合作,確定采訪宗旨,,擬出采訪提綱,,及時完成今年全國兩會首場新聞發(fā)布會、首場“委員通道”,、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首次記者會等現(xiàn)場報道,,讓報道能第一時間發(fā)出。
突出報道重點,。俗話說“寧撞金鐘一下,不打破鼓三千,?!睂懞脙蓵蟮溃粌H要有具體報道對象,,有可敘之事,,有真摯的情感,還要通過文章展現(xiàn)會議的重要意義以及背后的思考,。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議程豐富,,議題密集,不可能每項都詳細報道,需要確定報道主線,,明晰報道重點,。
經歷三年疫情,我們爬坡過坎,,更能體會“信心比黃金更珍貴”,。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大背景下,,我梳理出整治涉企收費,、維護消費者權益、倡導公平競爭,、促進構建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等與市場監(jiān)管相關的選題,,注重體現(xiàn)“提振信心”這一主線,確定民營經濟,、消費市場,、公平競爭、經濟發(fā)展等主題,,撰寫了《用真招實策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代表委員熱議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在公平競爭的賽道上共同提高》《為構建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匯聚新動能》等報道,。
注重創(chuàng)新形式,。由于能現(xiàn)場報道兩會的機會不多,我更能體會到現(xiàn)場采訪的珍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科技的進步,,現(xiàn)場采訪也不僅僅是與代表委員“面對面”,還可以線上隔屏“臉對臉”,。人們了解新聞的方式也不只是通過報紙,、電視,利用網(wǎng)絡傳播的微博,、微信,、短視頻等也逐漸成為主流傳播方式。
我和同事分工合作,,根據(jù)會議采訪主題,,由同事通過短視頻方式線下現(xiàn)場解說,我在線上整理背景資料,、采訪代表委員提出建議等,,并加以整合優(yōu)化,力求為受眾提供及時,、全面,、權威,、新穎的“沉浸式”報道,盡可能讓受眾“身臨其境”,,“一鍵”了解全面信息,。如在《用真招實策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中,不僅有政協(xié)委員現(xiàn)場接受記者采訪直播視頻,,還在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包含市場監(jiān)管總局辦理“整治涉企違規(guī)收費”提案議案情況,,以及政協(xié)委員對民營經濟立法、制止亂收費,、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的建議,體現(xiàn)了“整治涉企違規(guī)收費”對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的重要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篇報道都是團結協(xié)作的成果。這次兩會,,難忘的不是我為了打磨滿意的兩會報道一次次見過“凌晨4時的太陽”,,也不是稿件刊發(fā)后年輕讀者們的肯定評價,而是整個報社團隊齊心協(xié)力,,為了報道這一春天盛會的努力付出,。無論是前期選題策劃、采訪調整,,還是稿件修改,、保障刊發(fā),背后都是同事們的辛苦付出與汗水,,一篇篇兩會報道無不凝聚了報社同仁的心血,。
國家的偉大,莫過于以改革和奮斗成就逐夢傳奇,;記者的榮光,,莫過于用筆墨和鏡頭記錄時代變遷。窗外已春意盎然,,又是新的開始,。新階段,新征程,,愿心中有夢,,一路追光。
□倪 泰
披星戴月 守好陣地
回顧這一次的全國兩會報道,,本報在統(tǒng)籌“規(guī)定動作”和“自選動作”方面,特別是在報道范圍,、報道力度,、報道品種上,,都有了新嘗試,取得了新成果,。
自3月4日至13日,,全國兩會歷時10天。要聞部根據(jù)報社統(tǒng)一部署,,針對預熱,、會間、后續(xù)三個階段,,共直接組織11期13塊版面進行報道,。在報社領導堅強領導下,在總編室,、通聯(lián)部,、上會記者和各部門配合支持下,順利完成了各項任務,。
對于開幕,、閉幕和全體會議等“規(guī)定動作”,必須按照要求,,及時完成版面或新媒體的宣傳報道,。在完成上述任務的基礎上,要聞部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依托報社結合本次全國兩會報道探索建立的“上會記者+后方團隊”機制,,與上會記者密切溝通,不僅在預熱階段,,及時推出兩篇開幕側記,,而且充分發(fā)揮上會記者優(yōu)勢,針對“代表通道”“委員通道”特別是第二場“部長通道”,,及時組合安排相關稿件上版,,配發(fā)現(xiàn)場圖片。在“自選動作”中突出重點,,有效增加了報道的強勢,。及時編發(fā)后方團隊有關稿件,增加了兩會報道的厚度,。
二是與各部門特別是各地駐站記者密切配合,,提前一個月確定開設《兩會代表委員專訪》欄目,努力擴大代表委員線索尋找范圍,,隨時處理溝通渠道,、約稿函、照片等大量事項,,共同研究代表委員崗位工作特點,,反復修改“一對一”的采訪提綱,,多方聯(lián)合認真審核專訪稿件。該欄目最終刊發(fā)9篇專訪,。
三是動員部門全體同志,,與各地基層市場監(jiān)管部門密切聯(lián)系,及時采寫系列綜合通訊,,反映廣大基層一線干部職工對全國兩會的期盼之情,。連續(xù)刊發(fā)5期的《基層一線熱議兩會》專欄報道,與總局領導在“部長通道”上的答記者問,,與總局黨組迅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形成上下呼應,營造出全系統(tǒng)共同關注兩會,、認真貫徹兩會精神的良好氛圍,。
總體上看,本報的這次全國兩會報道,,認真落實報社領導部署要求,,探索采用新的運行機制,即“前方上會記者+后方支援團隊”互相配合,,在人力上有了回旋余地,,讓上會記者更能發(fā)揮身臨現(xiàn)場的優(yōu)勢,又有新媒體中心與版面編輯部門的密切配合,,六類“規(guī)定動作”全部完成,,特別是針對第二場“部長通道”,緊扣總局黨組工作總思路和工作著力點要求,,不僅第一時間予以重點報道,,還及時跟進采寫了三篇深度報道,團隊優(yōu)勢得到顯著發(fā)揮,,及時發(fā)出了市場監(jiān)管報的新聞宣傳主輿論陣地強音,,收到了很好效果,值得充分肯定,。在以后的類似戰(zhàn)役性報道中,,如果能在加強前方視頻音頻設備配置、明確突出后方團隊的深度綜合加工功能等方面繼續(xù)探索,,必將推動本報重大主題新聞宣傳工作取得更大突破,,不斷邁上新臺階。
□王兆盟
一場實力與體力的挑戰(zhàn)
每年的全國兩會,,都是新聞人理想與激情的舞臺,。在會場間來回奔波,,舉著照相機,、扛著攝像機快速移動,,尋找最佳拍攝角度,新聞人體力不好,,絕對不行;迅速捕捉現(xiàn)場熱點話題,,趁著活動間隙寫稿,、寫出鏡詞,錄制視頻報道,,新聞人沒點硬實力,,更不行。
今年全國兩會,,筆者第二次作為上會記者參與采訪報道,。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全國兩會由“云跑會”改為面對面的方式進行,。盡管做新聞已有幾年,,參加過的會議也不少,“兩會記者”的風采還是讓筆者感觸頗多,。他們可以是最活躍的那個,,采訪提問精神飽滿;也可以是最安靜的那個,,全神貫注奮筆疾書,。回顧此次經歷,,想和讀者分享一些對于兩會報道的思考,。
“快”起來。兩會期間,,不論是會務還是采訪都強調高效運轉,。對記者來說,尤其是想要做現(xiàn)場報道的記者,,需要頭腦轉得快,、行動響應及時。其實任何報道工作都天然地需要做足前期準備,,才能在相對較短的與采訪對象接觸的時間里獲取足量想要的信息,。兩會采訪更須如此,只有提前擬定并反復推敲報道計劃,,才能確保在會議規(guī)程內快速圓滿地完成報道任務,。細到什么程度呢?打個比方,,攝影記者如果想要搶占好機位,,從人民大會堂停車點出發(fā),,設備是扛在肩上還是拖在箱子里走,才能以最快速度抵達新聞發(fā)布廳,,都需要考慮,;全媒體記者如果想要做一期視頻報道,采訪結束至離場可能也就十幾分鐘,,如何陳述,、觀察、分析,,較好地完成信息的“二度創(chuàng)作”,,需要記者做到心、眼,、手,、腳等全方位投入,往往在采訪期間就打好腹稿,,采訪一結束立即面向鏡頭迅速完成錄制,。這與記者閱歷是否豐富、功底是否深厚有很大關系,。
“活”起來,。兩會匆忙,接收到的信息也堪稱海量,。對這些信息進行抽取,、提煉、分析,,最后匯總思考,,落于筆尖,記者務必要把眼界放寬,,讓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首先聊聊作為記者的初心,因為這決定著如何做一名記者,,目光如何聚焦,,手中的筆會傳達出什么?尤其身處現(xiàn)在這樣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越是喧囂越需要冷靜,越是嘈雜越需要思考,。一名好記者,,要時刻保持新聞敏感,始終抱著守望時代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的初心,,才能寫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經過翔實的調查研究,,帶來了極為豐富的建議提案,。作為市場監(jiān)管領域的行業(yè)報記者,兩會報道在聚焦市場監(jiān)管領域的基礎上,,還應從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層面,從更好對接和服務百姓民生需求的角度,,聆聽代表委員就此有哪些智慧良策,探究市場監(jiān)管工作應如何進一步開展,,最后形成有分量的報道,。
“合”起來。對于報道全國兩會這樣的大型活動,,單打獨斗是不行的。對于上會記者來說,,主要精力固然要聚焦在拍照寫稿跑會場上,,但與后方編輯們加強溝通才是做好報道的重要途徑。根據(jù)大會議程,,前方記者與后方編輯共同商討報道選題和發(fā)布方式,,群策群力做好報道前期準備工作,。合作不僅限于報社內部,,同行之間的互幫互助也十分有效。這次兩會,,在寫文字稿之余,,我錄制的幾期“記者跑兩會”現(xiàn)場的視頻報道,均由同行幫助拍攝,。上會記者大多互不認識,,這種出于同行信任,你幫我拍我?guī)湍闩牡姆绞皆趦蓵F(xiàn)場十分常見,,有經驗的出鏡記者還會給出中肯的拍攝建議,。此外,記者之間的信息分享、資源互通,、業(yè)務交流也讓整個報道工作質量更高,,最終實現(xiàn)及時、準確,、深入地傳播兩會熱點與盛況的目的,。
□陳 靜
活力與壓力
兩會年年有,今年我“上陣”,。這是我首次參與全國兩會現(xiàn)場報道,,也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歷練。在結束了多日緊張忙碌之后,,坐下來靜思這一參與過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用兩個詞來形容:活力和壓力,。
活力來自期待,。期待第一次上會,,由于周圍環(huán)境陌生未知,,沒有“前度劉郎今又來”的熟稔自信,更多的是好奇和探索,;期待往日生活工作秩序回歸,,全國政協(xié)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發(fā)布會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首場線下采訪活動,記者們在發(fā)布會上感慨“終于能面對面了”,,往年常跑全國兩會的同行,,更是有一種久別重逢的喜悅感;期待關注國家大政方針,,此次全國兩會在黨的二十大之后召開,,今年也是換屆之年,新的領導班子,、新的施政理念,,這些信息被從全球各地趕來、有著不同膚色,、講著不同語言的新聞人共同關注,。
活力來自行動。在全國兩會開幕前,,各家媒體提前充分準備,,代表委員們貼近民生、關注民意的建議提案層出不窮,。今年報社也根據(jù)大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特點,,首次采用“集團作戰(zhàn)”模式,,現(xiàn)場記者捉“活魚”,后方團隊組織策劃系列主題報道,,前后配合,、協(xié)同作戰(zhàn)。此外,,在這場報道大比武中,,對全媒體記者的要求展露無遺,由于移動傳播成了必備技能,,作為現(xiàn)場記者,,寫得了稿、拍得了圖,、出得了鏡,,這才算是基本合格。
壓力來自現(xiàn)場,。記者過去常被稱作筆桿子,,但是現(xiàn)在光有一支筆已經很難完成新聞報道任務,特別是在現(xiàn)場,,手機、照相機和筆記本電腦已經成了報道的標配,。全國兩會報道,,在遵守紀律的前提下,如何找尋最獨特的切入視角,,最大限度地帶受眾感受現(xiàn)場,,傳遞最及時的消息,是每個前方記者必須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人嘗試直播的形式,,首先是拍攝Vlog或者通過圖文等形式,在各種平臺及時發(fā)布,,這也是大家目前普遍采用的形式,。其次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介入,多家媒體開發(fā)的AI合成主播不斷亮相,。相信未來,,新聞現(xiàn)場表現(xiàn)的形式將越來越豐富。
壓力來自轉變,。隨著網(wǎng)絡傳播技術和新平臺的不斷更新迭代,,“本領恐慌”成了常態(tài)。做一名合格全媒體記者,,除了修煉“內功”會寫稿,,還要拍圖、出鏡,甚至掌握視頻剪輯,、熟悉各發(fā)布平臺,、適應直播都將成為基本技能,一個人就是一個攝制組,、就是一個發(fā)布平臺,,惟有不斷地轉型突圍,在平時采訪報道中踐行“四力”要求,,反復錘煉技能,,厚積薄發(fā),在全國兩會等重要宣傳報道活動上才能出新彩,、打勝戰(zhàn),。新時代新變化,記者永遠在路上,!
□陳和華
“戰(zhàn)役性”報道,,我們這樣干
面對全國兩會這樣的重大活動報道,新聞工作者的節(jié)奏就一個字——“忙”,。
為忙而忙,,是一種“忙”;忙而不亂,,且忙中有提升,,也是一種“忙”。個中滋味,,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和感觸,。作為速度快、傳播廣,、要求高的新媒體,,如何發(fā)揮作用、傳遞好兩會聲音,?我們這樣“練起來”,。
不打無準備之仗
無論從流量規(guī)模上來說,還是從受眾喜愛程度上講,,短視頻,,都是目前較為火爆的傳播方式。兩會快訊多,、亮點多,、可發(fā)布的新聞量大,能不能用短視頻的方式對兩會新聞進行呈現(xiàn)呢,?
兩會前一個月,,徐小明,、邱經煒等小伙伴參考各地方兩會報道的視頻,從報道形式,、報道內容等方面認真學習,、仔細研究、博采眾長,,在兩會開幕前的兩周,,就制作完成了全國兩會新聞的視頻模板,后來又做了完善,。
實踐證明,,視頻模板在后來的兩會報道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市場監(jiān)管總局局長羅文在“部長通道”接受記者采訪,、兩會新聞資訊,、采訪花絮等,基本做到了即時制作,、即時審核,、即時發(fā)布,保證了時效性和宣傳效果,。算下來,,兩會期間,報社新媒體中心共制作,、發(fā)布短視頻70條次,。
制作視頻模板,只是一個小動作,,但它的意義,并不小,。
首先,,是小伙伴們有自我提升的意識和自覺,不是“等著派任務”,。講實話,,這種工作主動,不是任何人都有的,。其次,,是善于把“想到”變成“做到”,做事沒有虎頭蛇尾,,而是按照心目中完美的“藍圖”去“施工”,,最終呈現(xiàn)出了好的傳播方式和傳播效果。
新媒體中心負責運維的中國市場監(jiān)管新聞網(wǎng),,也在兩會召開的一周前,,制作了專題頁面,。包括“頭條新聞”“記者跑兩會”等7個欄目,為兩會新聞形成強勢宣傳奠定了基礎,。
前后方做好配合
今年,,報社安排3名記者參加兩會報道。加強溝通協(xié)調,,打好“配合戰(zhàn)”,,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上會記者的“干擾”,,黃星蓉,、劉琦等小伙伴在熟知當天兩會日程的基礎上,及時與上會記者聯(lián)系,,對當天的報道內容和數(shù)量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合理規(guī)劃微信公眾號發(fā)布內容和發(fā)布次數(shù)。
對于前方記者發(fā)回的文字,、圖片和視頻,,新媒體小伙伴們都在第一時間予以處理,精心校對,、編輯,。為了使稿件更好看、傳播效果更好,,小伙伴們在排版方面下足了功夫,,利用邊框、條塊,、色塊等對版式加以美化,,做到了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兩會報道期間,,接連幾天,看到黃星蓉長時間盯著電腦“念念有詞”,,后來才知道她是在“唱?!薄?br> 有的重要報道的通稿,,往往在晚上發(fā)布,。這很考驗值班編輯的“功力”,既要留出發(fā)布次數(shù),,還要判斷當天通稿能不能出來,。劉琦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出色,被我們稱為“神算子”,。
兩會期間,,新媒體中心負責運維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賬號,共發(fā)布兩會報道325篇次,;中國市場監(jiān)管新聞網(wǎng)發(fā)布兩會報道138篇,。
既是“練兵”也是“實戰(zhàn)”
前幾天,新媒體中心對兩會期間的一些工作情況進行了復盤,。目的是讓大家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還有待改進。
復盤過程中,,就我個人來講,,最大的體會是,“想好了就去干,,在干中去摸索,、去提升”是個推進工作的好辦法。
“善于想,,不善于干”,,是不少人的通病。這個毛病,,新媒體中心的小伙伴們沒有機會“發(fā)作”,。我們平時的工作狀態(tài)和工作習慣是,誰有了好想法,,幾個人馬上扎堆兒碰一下,,感覺可行,報經領導批準,,立即執(zhí)行,。
這種好的工作狀態(tài),保證了我們按新媒體規(guī)律順利完成兩會報道任務,。因為我們做的所有預案和規(guī)劃,,都是在深思熟慮下作出的,且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持,。這樣,就減少了許多后續(xù)審核過程中的問題,。
但凡重大報道和集中報道,,對新媒體的小伙伴們來說,既是“練兵”也是“實戰(zhàn)”,。練發(fā)布速度,,練編輯稿件的規(guī)范性、準確性,,練對發(fā)布次數(shù)和發(fā)布內容的分類和把握……真練,、真干,,“練兵”也就變成了“實戰(zhàn)”,“實戰(zhàn)”也可以說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練兵”,。
想,,都是問題;干,,才是出路,。今后,小伙伴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把這句話寫在這里,,我們共勉。
□周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