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jiān)管報
發(fā)布時間:2025-06-25
第一章
南湖的舟楫在黎明起航
那葉浸透晨光的紅船
還泊在1921年的煙雨里
十三顆心臟在艙內(nèi)跳動成星火
他們把馬克思主義的火種
裹進粗布衣衫
讓鐮刀錘頭的圖案
在南湖的波紋里長出了根
秋收起義打出了自己的旗幟
三灣改編把“支部建在連上”
要將土地革命的驚雷
在井岡山的竹林間炸響
挑糧的扁擔(dān)壓彎過羅霄山脈的脊梁
八角樓的油燈
把“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思想
熬成照亮萬壑千山的晨曦
湘江血戰(zhàn)里
紅軍的草鞋踩碎過多少寒星
遵義城頭的風(fēng)
至今還在吹拂那頁轉(zhuǎn)折的日歷
瀘定橋的鐵索上
二十二個年輕的胸膛
把“萬水千山只等閑”的豪邁
鍛成跨越天險的虹
當(dāng)寶塔山的窯洞亮起燈盞
延河的浪花便學(xué)會了歌唱
紡車轉(zhuǎn)動的年輪里
生長出《論持久戰(zhàn)》的青禾
南泥灣的镢頭刨開凍土?xí)r
一粒粒種子正在運籌
如何讓豐衣足食的嫩芽
穿透戰(zhàn)爭的巖縫
第二章
天安門的回聲響徹寰宇
1949年的秋風(fēng)很稠
裹著五十四門禮炮的轟鳴
濃重的湖南口音掀起黃浦江的浪
當(dāng)?shù)谝幻嫖逍羌t旗高高飄揚
世界的東方開始重新丈量高度
那些在西柏坡算過的算盤珠子
此刻正落進開國大典的掌聲
成渝鐵路的鋼軌在號子里延伸
第一輛解放牌卡車
把“一五計劃”的藍圖
鋪在長春的黑土地上
大慶油田的井架刺破荒原
王進喜的脊梁扛起的不只是鉆機
更是整個民族挺直腰桿的信心
紅旗渠的鐵錘敲碎太行山的堅硬
十萬雙手在絕壁上
鑿出自力更生的天河
讓干涸的村莊飲下希望
小崗村十八個紅手印按出的契約
像春雷滾過江淮平原
蛇口工業(yè)區(qū)的推土機切開晨霧
“時間就是金錢”的標(biāo)語
在南海邊的試驗田里
生長成枝繁葉茂的榕樹
第三章
新時代晨光漫過河山
當(dāng)十八洞村的苗家阿婆接過脫貧手冊
雪峰山的云霧里
正升起精準(zhǔn)扶貧的朝陽
多少個春秋的跋涉
讓九千八百九十九萬貧困人口
一道邁入小康社會
武漢抗疫的冬夜
金銀潭醫(yī)院的燈火與雷神山的速度
共同編織人民至上的星河
那些穿著防護服的背影
在CT片的黑白世界里
勾勒出眾志成城的輪廓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的土壤里
藏著可上九天攬月的密碼
量子計算機“九章”的算珠
在微觀世界里排列新的星辰
港珠澳大橋的鋼索如巨龍臥波
伸展成五十五公里長的臂膀
書寫著中國跨度的奇跡
大興安嶺的伐木工人放下斧鋸
轉(zhuǎn)身高舉望遠鏡
守護森林里每只啄木鳥的晨鳴
秋日的塞罕壩層林盡染
一代代人的手掌磨出的繭
在曾經(jīng)“黃沙遮天日”的荒漠里
種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執(zhí)著
第四章
長河奔涌向復(fù)興的海
此刻,我站在浦東美術(shù)館的玻璃幕墻前
看黃浦江把“十四五”規(guī)劃的藍圖
鋪展成流動的綢緞
雄安新區(qū)的塔吊正在丈量天空
北京冬奧會的雪花
還在長城的垛口上
閃爍“一起向未來”的晶瑩
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員走進吊腳樓時
智能手機正在傳輸
梯田里新茶的香氣
那些曾經(jīng)攥緊鋤頭的手
如今在觸摸屏上
繪制數(shù)字農(nóng)業(yè)的星圖
當(dāng)“一帶一路”的駝鈴穿越亞歐大陸
泉州港的燈塔
依然守望著鄭和下西洋的航線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帆影
正從廈門港起航
載著絲綢、瓷器與光伏板的底氣
在四大洋的浪尖上
寫下共商共建共享的詩行
第五章
以星火的名義宣誓
南湖的舟楫已化作萬噸巨輪
船頭站立著每個時代的掌舵者
他們手中的羅盤
始終指向北斗星的方位——
那是1921年就錨定的坐標(biāo)
在新時代的脈搏里
信仰的星火從未熄滅
它們只是化作高鐵掠過平原的光帶
化作太空站俯瞰地球的眼睛
化作每個清晨的瑯瑯書聲
化作黨員干部鞋幫上的泥土
化作此時此刻的萬家燈火
這是一場跨越世紀(jì)的接力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
從興業(yè)路到復(fù)興路
每個腳印都在回答同一個命題
如何讓星火燎原成太陽
如何讓長河奔涌入滄海
當(dāng)我們在黨旗下舉起右拳
百年前的晨光穿越時空
照亮掌紋里的江河
那些奔涌的血脈啊
正與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浪潮
同頻共振成澎湃的濤聲
□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 李 晃